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队伍建设


记者调查公安民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

[ 来源: | 作者:118ss | 发布时间:2014-05-21 | 浏览:2325次 ]

时间都去哪儿了,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……”近来,一首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,人们纷纷感慨岁月流逝,年华不再。

那么,基层一线公安民警的时间又去哪儿了呢?

近日,《法制日报》记者在湖南省娄底市公安局采访时,发现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新老照片。通过这组新老照片的对比,倾听这些一线基层民警在时光流转中的精彩故事,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,公安民警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。

不在破案就在去破案的路上

敖富贵:1985年进入公安队伍,现任娄星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室主任。

1961年出生的敖富贵,今年已经53岁了。俗话说“五十知天命”,在这个“知天命”的年龄里,许多人选择的是“退居二线”,过点儿轻松日子。但是,对于从1985年就在公安刑侦战线上摸爬滚打的敖富贵来说,他还热爱着这身警服,还渴望更多地为群众破案。

说起敖富贵的警察经历,如同看一部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。时光再回到1985年,还是小伙子的敖富贵进入涟邵公安分处恩口派出所,穿上了警服。敖富贵说:“当时,我非常高兴能成为一名警察,感觉自己特威风。”不久,敖富贵开始学习痕迹技术,从此与破案结下了一生的缘分。

1986年,敖富贵系统地学习了痕迹技术,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办案中。1987年,恩口煤矿印刷厂发生一起盗窃案,民警赶到现场勘查。现场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线索,唯一有价值的就是脚印。敖富贵跟着可疑的脚印一直到了恩口汽车站,脚印的线索就此中断。敖富贵认定犯罪嫌疑人肯定是乘车逃跑了,估计是销赃。于是,敖富贵就守着汽车站,盯着每个下车人的脚下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脚印。就这样,敖富贵守了整整一天,终于等到了那名犯罪嫌疑人出现。

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敖富贵说:“那名嫌疑人一下车,我一眼就看出是他的脚印。将人带到派出所的时候,有人还怕我搞错了,我拍着胸脯保证,结果一审就全招了。”这个案子破获后,许多民警对敖富贵的专业水平佩服不已。

时间就在破案过程中流逝了,眨眼的功夫,敖富贵就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警队里的老大哥。如今,敖富贵已经成为娄星分局刑侦大队的骨干技术员。随着时间的积累,经验更加丰富了,侦查手段更先进了,案件也愈加复杂了,对于年纪越来越大的敖富贵来说,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。

2009年,在侦破发生在娄底市火车站广场某旅馆的杀人案件中,敖富贵经过几个月的侦查,仍一无所获,该案也在群众之中传出了各种说法,一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。直到2012年,通过现场遗留的几个烟蒂,终于找到了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范某。当该案真相大白时,人们才知道当年的各种猜测都落空了。敖富贵深有感触地说:“揭开案件的真相,我们有时只要很短的时间,有时却可能要花去几个月,甚至几年的时间。我们这些刑警的时间到哪去了,不在破案就在去破案的路上。”

战斗在一线几十年的“老兵”

刘助禹:1987年转业进入公安,现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级警长。

早晨6时50分,刘助禹准时起床,一番简单地洗漱之后,就要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了。对于1955年出生的刘助禹来说,再有一年就要退休了。但是,刘助禹却想抓住最后的时光,在公安工作的一线发挥自己的余热。

1987年,在武警队伍里呆了11年的刘助禹转业,选择进入了最喜爱的警察队伍。刘助禹说:“当年进入公安队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我因为在部队表现不错,才能顺利地当一名警察。”进入公安队伍后,刘助禹在收审所工作10年,随后又在指挥中心干了7年。这么多年以来,刘助禹一直就是一线的普通民警。

对此,刘助禹这样认为:“我是新化县孟公镇一户普通农民家的孩子,能成为一名警察就感觉非常自豪了,能为群众多做一点事情就知足了。”

正如刘助禹所说,几十年来,他这名“老兵”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一线,从在收审所从事管教工作,再到指挥中心一名值班民警,岁月在刘助禹的脸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却丝毫没有磨灭他那颗火热的“警察心”。2007年,市公安局机构改革,刘助禹从指挥中心调至交警支队,成为一名在一线执勤的普通交警。

现在,刘助禹所在的五中队管辖湘中大道及以南的区域,是娄底的南大门,既有市委、市政府等机关大院,也有星星实验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场所,每天的交通压力非常大。为了确保道路畅通,每到人们上下班高峰的时候,刘助禹和同事们就已经早早地守候在各个重要路口了,及时地疏导交通,为人们的出行保驾护航。刘助禹说:“随着娄底的车流量越来越大,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每天都要在路上风吹日晒,还要面对群众的一些指责,不辛苦不委屈肯定是假的。但是,我在退休前,还能为交通作一分贡献,就感到很满足了。”

见证娄底公安成长的“肖大姐”

肖梅:1978年进入公安队伍,现任市公安局网技支队三级警长。

1960年出生的肖梅被同事亲切地称为“肖大姐”。“肖大姐”是娄底公安的元老,见证了娄底公安从28个人发展到如今800余名民警的历程。

肖梅祖籍邵阳,却出生在辽宁的军营里,这使她成为了有着东北气质的湖南女孩。1978年,涟源地区行署公安处成立,肖梅当时是办公室的一名打字员。肖梅回忆说:“当时我们都是租用一个煤矿企业的办公楼,一共只有28个人。”28个民警,几间简陋的办公室,被风一刮就倒的食堂……娄底市公安局的前身就这样诞生了。

当时,公安处刚刚成立,因为人少事多,每个人都要负责许多工作,加班加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新婚不久的肖梅也免不了加班,孩子出生后,她甚至一手抱着孩子,一手在打字机上打字。因为太辛苦,初为人母的肖梅几次偷偷地流泪。但是,擦干眼泪,肖梅又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。

后来,肖梅先后在通信科、机要科和技术侦查科工作,从一名打字员成长为一线侦查员,许多案件侦破的背后都有她的身影。肖梅说:“当一名侦查民警,因为工作要求比较隐秘,许多辛酸只能默默地吞进肚子里。”比如1999年在侦破涟源市枫坪镇的一起涉黑案中,为了取得有力的线索,肖梅奉命展开侦查。当时,已经到了春节前夕,肖梅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人默默蹲守在一间黑屋子里,直到第二天有人来换班。肖梅回忆当时,还忍不住唏嘘:“一个人在黑屋子里过了个大年三十,想起家人的时候,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……”

不知不觉间,36年时光飞逝,当年的青春女孩已经到了做奶奶的年龄,创立娄底公安的28个民警或调离娄底,或脱下警服,或年老去世。如今,娄底公安第一批民警之中,肖梅成为了唯一一个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民警。

年龄虽然大了,肖梅那股子认真劲却不减当年,仍然是侦查战线的一把尖刀。肖梅自豪地说:“到全省兄弟市州公安机关,说起娄底公安的肖梅可能没几个人认识,但是说起娄底公安的肖大姐,很多人就都会知道我是技侦的好手。”

是的,这就是肖梅,这就是娄底的“肖大姐”,一名将青春奉献给公安战线的女警。